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(记者周益帆 杨博宇)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从今天(8日)开始,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将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。遵照总量控制、结构调整,在“患者负担总体不增加”的原则下,本次改革将围绕医药分开、规范基本医疗服务项目、实施药品阳光采购三个方面进行。
中国之声记者走访发现:北京各家医院近期一直在为本次改革做准备。部分医院因系统升级昨天(7号)下午就已经停诊、停号。改革之后,看病流程会不会改变?看病费用又该怎么计算?
昨天下午3点,北京263医院停号停诊。医院工作人员解释,“新医改,得弄系统、医保,药品计价那些东西都得重新调整费用,下午医院要调整系统。”
多家医院表示,从今天0点开始,收费系统将有所调整,系统全部更改,0点以后正常挂号,流程一样,只是费用发生变化。
北京协和医院的挂号大厅,也已摆放了关于此次医改的横幅和海报。医院医导说,对于患者来说,费用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没了挂号费、诊疗费。
以三级医院为例,今后普通门诊的医事服务费50元、副主任医师60元、主任医师80元、知名专家100元。以上费用,医保报销额度均为40元;急诊医事服务费70元,医保报销60元;住院医事服务费每床每天100元。二级医院、一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费用也有所调整,但较三级医院来说,患者自付金额较低。与设立医事服务费相对应,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和药品价格将有所降低。按照核算,通过阳光采购、取消药品加成,药品价格甚至将下降20%左右。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说,“过去,从医院的收入讲,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药占比,就是药物销售的额度在整个医院的收入中和患者支出中占的比例,这次改革主要就是想把这个比例降下来,因为原来可能很多医院都是百分之六、七十,你看病花一百块钱,可能六七十都是药。”
也就是说,改革并不是简单的降低或提高看病费用,而是希望在“患者负担总体不增加”的基础上,调整医疗收费结构,让药费、大型设备检查价格下降的同时,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。一位医务人员介绍,“总量不变,结构调整”,其实就是说,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,看病药费便宜了一些,总体消费降下来一点,但是可能对于还有一部分患者还是要贵一些。
改革并不是简单的降低或提高看病费用。对于患者来说,这笔账怎么算才合适呢?总量不变的基础上,哪些病人的花费可能会提高?哪些又会降低呢?
北京民航医院的一位患者自己算了笔帐,“他不是医药分家吗,等于说医生以前收入是从这个药里边走的,现在降低这个药品15%,医药分家就是医生收入靠这个挂号费,药就平进平出透明化,整体来说我觉得都差不多。”
但是,也有患者十分担心今后自己的总体花费会增加。因为高血压,王阿姨每个月都要到协和医院开处方药。她担心,药品价格的降低,不能抵消好医院或者知名专家服务费增加的部分,“我每天都要吃奥美沙坦,药除去医保的部分才90多块钱,以前我花5块钱,就能拿这个药,以后我就得花40块钱去拿这个90多块钱的药。”
此外,她还担心,退休职工报销最高限额一年是20000,医事服务费增加了这么多,以后是不是还得省着点花。
记者为王阿姨们算了一笔账,如果是看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以往挂号费5元,现在医事服务费自费部分为10元,药价下降20%,也就是说,如果买药的金额达到25块钱,改革前后,药品的降价与医事服务费的提升就可以平衡,买药越多,看病花费较以往越便宜;如果是看知名专家,以前的挂号费14元,改革后自付部分为60元,那么买药的金额差不多达到230元,可与改革前平衡。另外,门诊、急诊的医事服务费报销不受起付线的限制,同时暂时也不累计计算在个人的门诊医疗保险金额中。但是,住院的医事服务费受起付线限制,纳入住院医疗保险金额并且按比例报销。
患者的花销,记者基本上算是帮大家算明白了。如果是慢性病、长期依靠药物维持的患者,今后的费用变化不大,甚至可以说是有所降低。但是,对于需要去知名医院由知名专家诊疗的患者而言,医疗服务价格可能会有所上升。
那么,对于医院来说,改革之后,他们的收支能平衡吗?会不会出现政策性亏损?
对于一线医务人员来说,面对改革,他们也有担心。例如,药占比高的医院,药品加成降低,能靠医事服务费补回来吗?北京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生解释,“医事服务费只能弥补药品加检查费加床位降低的20%-30%,政府会补贴10%-20%左右,所以还有50%的空缺,医生担心有可能会让自己的奖金来弥补另外50%的空缺。”
本身药占比就不高的医院,改革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目的?
有医生就担心,“到现在,50块钱服务费医院和医生之间是怎么分配的,也没有个定论,而且大家预计,也不会给医生太多吧。”
2012年开始,五家医院陆续成为此次医改的先行试点医院,北京朝阳医院是其中之一。当年9月,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及挂号费、诊疗费,普通门诊增设42元的医事服务费,彼时,朝阳医院的执行院长陈勇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预测:如果病人结构没有大的变化,从理论上来说增减之间,能够取得平移转换。五年过去,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怎样的检验?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昨天对记者表示:比较平稳,略有盈余,“2012年当时只是取消15%的药品加成,我们是试点单位,这几年下来,我们看了看,总体还是能够平移,甚至还略有富余。老百姓实际上负担也没有增加,朝阳医院落实试点这几年运行还是比较平稳。”
童朝晖说,在医事服务费分配上,医院更注重对优质服务的倾斜,“既然把挂号费和诊疗费取消,改成医事服务费,实际上就要求医生能够提供更好、更优质的服务,我们把这一部分用来奖励优质服务,至少改善服务让患者满意吧。”
有不少患者持相同的观点,认为此次北京市3600多家医院正式改革,对提升整体医疗质量有好处。
北京广安门医院一位患者说:小病以后也不会轻易找专家了,“假如我自己感冒发烧就自己去药店买点药解决了就不会来挂号了。”
童朝晖认为,这也是医改的长远目标,通过医疗费用的结构调整,引导分级诊疗,“比方说一些慢性病、长期用药的,或者是小毛病不一定要去大医院,引导患者去二级或社区看病、拿药,这样的话把大医院的资源用在真正需要看病、急危重症患者,就不会那么难挂号,让那些真正需要看病的人能看上病。”
改革最终能否成功,需要硬件系统有保障、药品分配有保障、医保政策有保障、更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