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国际举重联合会宣布,在国际奥委会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本复检中,查出3名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曹磊、陈燮霞、刘春红兴奋剂阳性。前晚,中国举重协会在其官网上回应,将按照国际举重联合会和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定要求,积极配合调查。
为什么时隔8年,能够查出是否违规?这些药物是特制的吗?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新技术可以用于兴奋剂的检测,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加公平的竞技环境?
WADA计划将建立
运动员“生物护照”
兴奋剂检测和兴奋剂使用,一直是一场猫鼠游戏——通常,滑头的“老鼠”始终先跑出一段距离,一位体育界人士告诉钱报记者:“兴奋剂的发展领先检测手段的发展5到10年。”
所以运动员的尿样通常会被保存多年,一批新技术出炉,就可以回头复查一次。
国际反兴奋剂组织(WADA)计划给每一位运动员建立“生物护照”。血检、尿检都是一次性检测,而“生物护照”能够记录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生理数据变化。调查人员根据这些连续的生理数据来发现兴奋剂的蛛丝马迹。
就以红细胞为例。
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张美玲说:“红细胞生成素具有促进红细胞增生及维持血中红细胞数稳定的作用,常被自行车、赛艇、短跑和长跑运动员使用,目的是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,提高血液的携氧量。”
“比如,如果人体血红蛋白在血液中的比例突然上升,如果不是基因突变,该运动员则可能使用了EPO(促红细胞生成素)。”浙江省中医院西药房主任药师徐敏博士解释说。
EPO是一种治疗贫血等血液疾病的药物,由于能促进红细胞生成,可在血液中运送更多的氧气,从而提高身体的耐力。它的这个性能,被一些耐力项目运动选手用作兴奋剂。在上世纪90年代,EPO就被列入禁药名单。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,人们都无法检测这种兴奋剂。
除了EPO,还有许多现场使用效果明显的兴奋剂——
苯丙胺类的药物。比如咖啡因、麻黄碱,能够通过刺激人的中枢神经,达到兴奋效果。
利尿剂。能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急速降低体重,在那些按体重分级别进行比赛的项目中(如柔道、摔跤和举重等)使用。
而更加难以被检测出来的,是类固醇类的激素。“比如,同化激素可以增加肌肉,有的长跑运动员并不是在比赛时使用这种药物,而是在前期的训练中。”
徐敏说,因为这种激素能够促进肌肉的生长,只要算好时间,在赛前长好肌肉,使用者会有更加发达的肌肉和强健的体魄来应对长距离竞技,“这种激素有点类似雄激素,所以有些女运动员会像个假小子一样。而且长期使用这样类雄激素的药物,对她们将来生育是有很大影响的。”
张美玲透露,男性运动员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兴奋剂,会导致阳痿、睾丸萎缩、精子生成减少甚至无精子,从而影响生育。服用者还可能会出现性格改变等精神上的变化。
兴奋剂未来发展
甚至试图改造基因
从某种程度上讲,兴奋剂的技术水平和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。
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“兴奋剂将来的趋势,可能会转向更加根本性的改造——用音乐、催眠等方法刺激,改变生理功能,甚至是动基因的脑筋。”
比如,提高血液氧携带比例的任何方法都是禁止的。而音乐是方法之一。这里的音乐不但包括你我肉耳能听到的声音,还包括听不到的频率。这项兴奋剂已经进入讨论阶段,也许会被禁止。
还有一批传说中的兴奋剂,比如基因改造。
人们已经瞄准的一些基因。“威猛基因”——让人肌肉强壮。人体有一种基因会分泌肌肉生长抑制素,控制肌肉的生长。这一基因产生了异变后,体内蛋白质含量过低,身上的肌肉开始无限制地生长,出现肌肉肥大症。患有这种症状的婴儿在刚出生时就会拥有发达的肌肉,比同龄人强壮得多。
“铁人基因”——让人不睡觉都不累。人体内一种名叫DEC2的基因调控着我们的生理周期。异变后被称为撒切尔基因(因为这位夫人每晚只睡四小时)。这些DEC2基因突变者,他们不仅可以睡得比我们更少,还不会因睡眠不足而感到疲乏。
“强骨基因”——让人特别能抗重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-5是决定人体骨密度的基因,每个人的骨密度虽略有不同,但都坚硬无比。如果基因改良后,人体骨密度会大幅度加强。
浙江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、附属第一医院/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祁鸣说,从技术上来说,基因改造是可能的,医学上称为“基因治疗”,例如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已经有基因治疗方法,让基因缺陷导致先天性失明的“黑朦症”患者成功复明。
祁鸣在浙大的实验室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,正在进行这样的研究,希望帮助病人。“因此引进‘超人基因’理论上是可行的,但难度会更大,当然对运动员健康的危险也更大。根据我的专业知识判断,这样的基因改造是非常容易被查验出来的。”